南岛,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平台 028-86082166

官方微信 关于南岛
028-86082166

水平分裂与垂直分裂(精神分析概念)

向程 2017-12-09
    浏览:29867
分享到:

  分裂(splitting):也可称之为“割裂”,即将一个完整的客体表象分割为互不关联的“好-坏”两部分,以此来避免自己体会到对这一客体“爱恨交织”的矛盾情感。

  分裂机制是客体关系及自体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婴幼儿在母婴二元关系中处理那些混乱、冲突而不连贯的早期生活体验的一种普遍方式,也是一个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就母亲而言,在婴儿的感受中并不总是一个“好妈妈”,难免在某些时候甚至在大多数时候是个“坏妈妈”形象,婴儿就会陷入焦虑、被迫害及爱恨交织的矛盾体验中。因此,从心理防御的层面来说,当婴儿无力将他对客体(通常是母亲)的体验整合成一个好坏合一的完整客体时,分离机制可以帮助他(她)在爱恨交织的矛盾情感中选择性地保留其中的某一种情感体验而避免陷入焦虑,其结果是形成关于母亲的所谓“部分客体”表象。

  根据科胡特的说法,心灵的分裂作用可有两种方式:即水平分裂和垂直分裂。其中,潜抑、隔离、妄想性投射、幻想等防御方式是帮助当事人顺利实现水平分裂的重要手段。

  水平分裂是这样一个过程:当婴儿的自体遭遇与母体之间的“断裂体验”或其他“自恋性伤害”时,夸大的自体通过潜抑、隔离机制,把引起恐慌或焦虑的“坏客体”搁置到潜意识中,并以内射、幻想的方式在意识中呈现出一个“好客体”,完成水平分裂,从而能继续保持和现实自我间的不相整合,即处在一种自恋的、想象的、脱离现实的状态。而现实自我则被剥夺其自恋能量而处于潜意识状态。通过“潜意识显现”过程,有水平分裂的患者往往表现出自恋匮乏的症状,即:模糊的忧郁情绪、缺乏自信和自我怀疑等等。

  垂直分裂则是指将客体进行“纵向切割”,使自己处在对某一客体的不兼容的、矛盾的但却是“分而论之”的各种心理态度之中,这些心理态度是并肩而立的自觉存在。因此,现实自我可能借助于垂直分裂来拒绝接受或者以孤立作用方式来围堵掉那不符现实的种种自恋需要。譬如,一个自吹自擂并自我感觉良好的患者,可能在另一些时候又处在极其沮丧的自我感觉之中,他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对自己或对别人怀有完全不同的评价与感受,这就是垂直分裂。通过垂直分裂这一过程,患者未修正的夸大自体被排除在现实领域之外,但仍保留在想象层面的自我意识中,它们隐隐地侵入到一些缺乏现实功能的活动中,并以症状的方式表达出来,譬如,借由一些徒劳无功及自吹自擂的行为得以表达。

  存在于大部分的自恋病人身上的是水平分裂,偶尔也会合并一些垂直分裂在内。但实际上在人群中,垂直分裂比水平分裂更为常见。

  心理治疗寻求的是:借由自恋性移情作用和投射认同过程,来重新动员那被割裂或潜抑的夸大的、理想化的自体,为的是驯服那夸大的脱离现实的需求,并把它们带入到现实自我的影响之下。修通一词的意义在于那些孩童时期因创伤而被停止的种种心理过程的完成,这种完成有赖于治疗师作为自体客体的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分裂机制不同于分离(Dissociation)。分离是精神分析的另一个概念,它指暂时而剧烈地改变自己的性格或某种感觉,以避免情绪苦恼,它与“神经症性否认”同义。常常反映癔症患者身上(譬如神游、短期地情感否认等)。一种突然的毫无根据的优越感或漫不经心的态度,以及短期地否认自己的行为或感情。它也包括为了消除焦虑或苦恼而显得忙忙碌碌的行为,或者通过在舞台上表演来“安全”地表达本能欲望,以及为了麻木自己不愉快感情而短暂地滥用某种药物或利用宗教仪式的“欢乐”。分离比歪曲较易为别人理解,也比较体谅别人,较发泄来得短暂。


(南岛/黑风)

Leave a message

关注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咨询预约:028-8608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