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岛,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平台 028-86082166

官方微信 关于南岛
028-86082166

强迫性重复(精神分析概念)

向程 2017-12-09
    浏览:6104
分享到:

  精神分析“早期决定论”认为,每个人在童年早期都或多或少经历过一些挫败和创伤,并对成人生活构成重大影响。由于童年早期缺乏理性识别和心智化能力,不能够将这些创伤记忆进行语言编码和表达,于是早年的心理创伤只能以丰富的焦虑感受(或体验)保留在潜意识记忆中(也可能是潜意识的),成为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根源。为了满足被治愈或自我拯救的愿望,当事人在以后的生活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创造出一个类似于创伤时的情境,以便重复体验当初的创伤体验,并期待获得救治。这种试图重复体验过去的创伤感受的倾向,被称之为强迫重复。

  强迫性重复是一种潜意识心理过程,表面上是一种不可理喻的“自讨苦吃”,甚至自虐,但却隐藏着强烈的自我拯救动机,即:也许这次的结果会有不同!当事人试图依靠自己现在的力量,去控制那些令人挫败的感受,或者试图扭转局面,但结果往往是失败的,于是人们就一次次地重复这样的痛苦过程。

  人们常常会犯同样或类似的错误,遭遇同样或类似的困境,邂逅同样或类似的“冤家”,或者因同样的理由而辞职。譬如,一位女士因婚恋情感问题前来咨询,她因第一任丈夫酗酒而离婚,因第二任丈夫吸毒而离婚,这次是因第三任丈夫嗜赌而前来咨询……。同样的,一个人可能想尽力避开某种不幸的命运或讨厌的人,但恰恰因为这种努力和挣扎,而让自己一次次陷入这种不幸之中。

  在强迫性重复的过程中,当事人会不自觉地在当下创造出一个类似于早年创伤情境的人际环境,我把它称之为“创伤性情境再现”。就当事人而言,不仅当事人疗伤的愿望是无意识的,而且重现创伤体验的情境创造过程也是无意识的,它符合幼年心智特征。因此可以说,强迫性重复者对自己的“强迫性重复现象”很少有自我察觉。

  面对强迫性重复,分析家(心理医生)的角色就是一个“屏幕”和“容器”。“屏幕”用来上演患者的强迫性重复的“剧情”,面对患者的移情,治疗师借助于神入,做出符合患者自我拯救动机的治疗性响应;“容器”则指对患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接纳和养育,以此创造出一个与过往的创伤经历完全不同的体验。于是,患者的强迫性重复现象就被阻断了。


(南岛/向程)

Leave a message

关注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咨询预约:028-8608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