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岛,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平台 028-86082166

官方微信 关于南岛
028-86082166

俄狄浦斯情结的三种心理创伤

管理员 2017-10-03
    浏览:9309
分享到:

  那么,是否所有个体都存在与恋父恋母驱力有关的情结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俄狄浦斯情结是个体驱力水平发展到三岁之后才会普遍存在的无意识心理结构,如果一个人的人格(驱力)水平停留在三岁之前,将不能很好地完成母亲的分离(分化),无法顺利进入“父-母-我”三角关系,因此也就不存在与俄狄浦斯情结相关的心理冲突。

  对于那些已经进入俄狄浦斯阶段的个体来说,俄狄浦斯情结所致的心理创伤,大体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一是“出不来”的创伤;二是“进不去”的创伤;三是“诱惑-拒绝型”创伤。无论哪种心理创伤,都将影响到孩子成人以后的两性关系。

  第一种类型,出不来型创伤(男孩版)

  在“父-母-我”关系结构中,父亲不像父亲,而是一个心理角色及情感功能上的“孩子”,母亲则无意识地诱惑儿子,将情感欲求放在儿子身上。或者由于父亲的长期“缺位”而放任了母亲对儿子的诱惑。

  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中,父亲没有力量阻止儿子与母亲的“性依恋”关系的任性发展,父亲则被“杀死”或被“边缘化”(这种情形往往也是“母子合谋”的结果),儿子拒绝承认父亲的性权利,藐视父亲的权威与规则。其结果是,这个儿子将长期依赖于与母亲具有性色彩的亲密关系,而不能顺利地与母亲分离而将力比多投向青春期以及成人之后的另一个女性。因此叫做“出不来型”创伤。这种类型的创伤多见于父母过早离异、母子单亲结构的家庭。


2101.jpg


  第二种类型,进不去型创伤(男孩版)

  在“父、母、我”关系结构中,母亲对儿子缺少诱惑,疏远与拒绝儿子;或者母亲被强权的父亲所控制或吞并,儿子被父亲彻底地排斥与威胁。

  其结果是,儿子被父母精神阉割,导致儿子无法与母亲建立依恋关系,他在青春期以及成人之后也无法与别的女人产生亲密依恋。因此叫做“进不去型”创伤。“进不去”的创伤,通常导致男孩固着于对母亲的依恋幻想,而不能自拔。其后果是,他将执着于寻找一个和母亲相似的女人,最大可能性是爱上一位已婚女性,与之恋爱并建立两性关系。并且,可能因为对这样的女人的过度依赖,或者因为得不到这样的女人的爱,以及对女人的丈夫的恐惧、妒忌与怨恨,屡屡陷入令其沮丧的三角关系中。

  第三种类型,诱惑-拒绝型创伤(女孩版)

  即父亲对女儿的“诱惑”和“拒绝”共存。一方面,可能因为父母婚姻关系不良(譬如,母亲不爱父亲,或者母亲不需要父亲这个男人),父亲很早就将诱惑或情感欲求投向女儿。但另一方面,因父亲在两性关系上的不忠,或者父亲有母亲之外的另外的性对象,而让朝夕相处的女儿强烈地感受到被父亲漠视与拒绝,或者体验到别的女人抢走父亲的焦虑。

  诱惑与拒绝并存给儿童期个体造成尖锐的内心冲突,从而带来一系列恶果。譬如,在青春期及成人后,她们有强烈的性妒忌心理,不能与父亲建立亲密依恋关系,并对父亲怀有爱恨交加的复杂情感,她们难以在心理上情感上真正接受一个男人,但容易接受男性诱惑或主动诱惑男性,并与男性发生随意的性行为和冲突的性关系。

  需要强调的是,俄狄浦斯情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说它“普遍存在”是指大多数个体都要经历这一过程。也许有人就会提出疑问:我怎么就没有感觉到“弑父娶母”或“弑母嫁父”的冲动呢?

  从理论上说,那些基本完成三岁之前的心理成长目标的个体,如果“父-母-我”关系正常,他们往往能够经历俄狄浦斯情结所描述的正常心理历程,达成对这一情结的早期解决,由此成为一个既有欲望且有道德禁忌的人。对于这类个体,我们可以说,他们存在俄狄浦斯情结,但不存在俄狄浦斯情结所致心理创伤或遗留问题,成人之后自然不存在与此相关的病理问题。

  几乎每个人在童年都会经历和父母的冲突关系,父母之间有关系缺陷的家庭也比比皆是。正如故事中的俄狄浦斯,当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时便羞愧万分。因为针对父母的性的冲动,在我们的伦理道德中是绝对不被允许的,甚至即使“想一下”也被认为是邪恶的。因此,这种欲念、冲动在我们的意识尚未完全觉察到的时候,就已经成功地被抑制到潜意识中去了。以男孩子举例:当他开始嫉恨父亲,想要拥有母亲的时候,自然会表现出对父亲的敌视,但是他很快就发现,自己不够有能力来抵制强大的父亲,母亲也不允许自己这样做。因而,作为一种妥协方案,他会转而向父亲学习、模仿,产生认同,并希望让自己也变成一个强大的男人。进入青春期之后,他会将对母亲的这种冲动,转向别的女性,并与之恋爱。

  但是,对于另外一些人,由于家庭及父母婚姻关系存在的种种缺陷,他们没有能够安全地度过俄狄浦斯期,造成力比多能量一直固著在异性别父母身上。青春期及成人后,这种乱伦的情结还保持着,成为内心矛盾冲突的主要部分。他们一方面在潜意识里想,而意识里又不允许,使得那些欲念和冲动被禁锢在潜意识层面,但是它们却在那里不断想挣破理智的监牢。这种介于“想要”和“不能要”之间的挣扎,就会造成各种心理及行为上的病态。譬如,那些总是狂热地爱上有夫之妇的男人,便是这种乱伦情结的一个翻版。

  总之,大多数个体在儿童时期都要经历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无意识心理过程,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要受这个情结的影响。只有那些长期生活在有严重缺陷的“父-母-我”三角关系中并遭遇心理创伤的孩子,才会留下一个未被解决的俄狄浦斯情结,并在青春期及成人生活中显示出病态的性心理和性行为倾向。


(南岛/向程)

Leave a message

关注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咨询预约:028-8608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