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就是“躁-郁”两相,双相情感障碍也称“躁郁症”,后者是不常使用的名称,这一名称的使用始于精神病学先驱克雷佩林在1899年对症状表现的澄清,他将“躁郁症”这一障碍描述为一系列情感高涨和低落心境的交替侵袭,期间可能伴有相对正常的状态,并且一般预后良好。
临床上界定双相情感障碍的一条重要标准是,除“抑郁”之外,必须具备“躁狂发作”或“轻躁狂”症状,并且抑郁与躁狂交替出现。躁狂发作的时候,个体有明显的高涨、愉悦和夸张的心境体验,甚至出现相应的行为倾向。
不过,要诊断为双相障碍,其躁狂发作的极端心境必须至少持续一个星期以上,并且需要同时具备以下症状中的至少3项:
(1)目标导向行为明显增加,通常涉及过度计划并参与多项活动(包括性的、政治的、宗教的、职业的)。
(2)精神运动性加速,显现出“思维奔逸”或想法在大脑中“奔驰”的状况。
(3)分心、大声说话或大量书写(譬如电影《闪灵》中的男主角),睡眠需求急剧减少。
(4)妄自尊大,病情严重时出现妄想,停留在极端夸大的全能支配感中。
(5)自我道德抑制和文化抑制被解除,患者可能纵情于会导致痛苦后果的各种愚蠢冒险行为中,譬如商业冒险、大把花钱、轻率性行为、攻击他人等,其职业功能与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与单相抑郁障碍相似,双相障碍也有轻度、中度、重度之分。一般来说,从轻度到中度被称之为“循环心境障碍”,从中度到重度被称之为“双相障碍”(双相障碍又可进一步分为Ⅰ型和Ⅱ 型)。区别还在于,循环心境障碍不存在诸如“妄想”之类的精神病性症状,也不存在完全躁狂或重度抑郁导致的明显功能损害。
双相障碍是一种典型的反复发作障碍,其男女发病率相同,而且通常始于青春期和成年早期。双相障碍中的抑郁表现在临床上很难与单项的重度抑郁相区分。不过也有不少研究指出,双相障碍中的抑郁更具有高水平的精神运动性迟滞、睡眠过度和饮食过度,但根本性的区别还在于“抑郁与躁狂是否交替出现”。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双相患者是先有躁狂发作或紧接抑郁之后马上躁狂发作,其余个案则是在躁狂和抑郁转换之间出现相对正常的时间间歇。
临床上区分单相障碍和双相障碍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因为单相抑郁与双相障碍在某种程度上有不同的治疗方案选择。某些用于治疗单相障碍的抗抑郁剂(譬如三环类药物),可能实际上引发了患者的躁狂发作,恶化了病程,因为他们实际上是隐藏的双相障碍患者。
单相抑郁和躁-郁双相障碍在诗人、作家、作曲家、艺术家、演艺工作者中有着令人担忧的高发生率。一般认为,躁狂发作时当事人往往极富创造力和表现力,而在抑郁的时候这种创造力则处于潜伏或酝酿状态。此类人物屡见不鲜,譬如有德国作曲家舒曼(1810-1856)、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等,舒曼于1854年在一所精神病院自杀,两年后去世,伍尔夫则溺水身亡。因抑郁而自杀的香港艺人张国荣也属于此类患者的典范,此类个案比比皆是。一份关于19世纪杰出的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研究指出了这一现象的实质:躁狂和轻躁狂实际上促成了创造性的表达,但抑郁所产生的十分负面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却为创造性活动积蓄了能量,并提供了素材。
双相障碍的起病因素比较复杂,一般来说,相对于单相抑郁心境而言,基因遗传对双相障碍的影响要比对单相障碍的影响大得多。一项精确诊断流程研究表明,大约有8-9%的双相障碍患者的直系亲属患有相同的双相病症,而其他人群的直系亲属患有双相障碍的比例只有1%;不仅如此,双相障碍的直系亲属患单相抑郁的概率也比普通人群高。另一项比较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被同时诊断为双相障碍的比例是异卵双生子的6倍多,这说明遗传因素对双相障碍的影响很大。
有一种观点认为,双相障碍可能是比单相障碍更为严重的病症,这种判断时有一定的心理动力学依据的。心理动力学认为:躁狂虽然与抑郁相反,但却具有抑郁的驱力特征,区别在于,躁狂是对抑郁的防御,是对抗或回应抑郁的极端防卫手段,是更为严重的抑郁。
如果心理动力学这个临床假设成立,必将是病理研究的重要突破。因为目前在精神病学界大都仍把单相障碍和双相障碍视为不同类型的心境病症。尼尔(Neale,1988)在对心理动力学假设的进一步阐述中曾指出,自尊的不稳定、对成功抱有不切实际的标准,是双相障碍个体的认知及情感特征,当事人通过夸大的想法来转移对抑郁的注意力,从而起到抵御抑郁驱力的目的。
(南岛/向程)
(知识扩展)药物治疗和电休克治疗
抗抑郁剂、情绪稳定剂(镇静剂)以及抗精神病药物,均可用于治疗单相障碍和双相障碍。常用的药物有三环类药物,譬如丙米嗪,这类药物的主要问题是疗效面较窄,毒副作用较大(口感、便秘、性功能障碍、体重增加等),特别对自杀风险较高的患者,可能出现过量使用的风险。由于是抗抑郁剂,对双相障碍患者,可能引发躁狂发作或者出现快速循环模式。
毒性相对较低并具备良好耐受性的药物,是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中选择,包括百忧解、郁乐复、赛乐特,但临床用药经验表明,这类药物并不比三环类药物更有效。有一些新药譬如文法拉辛治疗严重抑郁的效果似乎要优于SSRIs。总之药物会不断翻新。
锂盐是治疗双相障碍时使用最为广泛的心境稳定剂,无论时对抑郁发作还是对躁狂发作都有重要抑制作用,缺点是停药后患者容易复发,其副作用主要是嗜睡、运动协调能力下降和肠胃不适等。另外有抗痉挛药物如卡巴米嗪、2-丙基戊酸钠,这些药物可以作为不能接受锂盐治疗的替代药物使用。
电休克治疗(ECT)经常用于那些有即刻行为风险或严重自杀风险的重度抑郁患者和双相障碍患者,包括哪些具有精神病或忧伤特征的患者,或者用于对药物不起作用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