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学龄前,父亲是女儿的玩伴和心目中的英雄;青春期,父亲则是女儿安全出行、不受异性诱惑的保护神。
185.儿童游戏,尤其是假扮游戏,它是生命成长的重要元素,也是儿童交往朋友、体验生活及探索学习的主要途径。
184.过度关注孩子的错误,不断放大孩子错误的后果,是鼓励孩子不断犯错、错上加错的有效手段。
183.如果父母通过牺牲规则和底线来博取孩子的欢欣,或者出于害怕孩子不开心而选择妥协,这就事实上放弃了对孩子的培育责任。
182当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发生冲突时,父母急于帮助孩子找平或者进行裁决,只会让问题更为严重。因为父母过早的干预,剥夺了孩子自己解决与同伴之间的冲突的机会。
181.儿童时期的许多恐惧体验都是“工具性恐惧”(譬如怕黑),他们并不真的在意那些令人恐怖的对象,而是渴求母亲温暖的陪伴。
180.不以肯定、独断的方式和孩子讨论问题,而是开诚布公地提出各种可能性,让孩子去思考,去验证。这种客观、冷静的处置方式,是培养孩子理性思考和独立判断的重要前提。
179.父母过分心疼孩子,孩子的痛苦就会加倍,甚至陷入自卑自怜的心理暗示中。于是他们不再去积极面对困难与挑战,更不会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越来越依赖于他人的怜悯与安抚。渐渐地,孩子不仅越来越缺乏勇气,而且越来越回避现实。
178.顺应一件事情的自然结果,让孩子体验到自己行为的后果,而不加以过多过早的干涉。这样,我们就给孩子提供了一个诚实面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并承担责任的机会。
177.“不带敌意的坚定”与“不含诱惑的深情”,是为人父母的基本态度和必修功课。
176.孩子们不喜欢自己的父母与班主任老师走得太近或者交往过密,因为他们渴望有自己的空间,不想被监控、被掌握。不过这与父母们的想法或许正好相反。
175.青春期的孩子会不自觉地把在家庭中积攒的爱恨情仇转移到学校生活中去,他们与班主任、老师、同学乃至整个学校的关系,都与家庭关系存在着隐秘的关联。所以,家庭教育根源所在,极为关键。
174.年幼的孩子扭计哭闹是一种原始的愿望表达方式,对其不管不顾,或者训斥一顿,将其关在门外,或者关小黑屋,任由其挣扎哭求,是十分有害的。父母应该尝试让孩子用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而不是给予拒绝和惩罚。
173.婴儿有个大脑袋,他们很有兴趣聆听人类的声音和音乐,他们很高兴能看到花朵、树木、会动的东西,以及周围环境的一切。如果我们只给新生儿白色的天花板、不充足的光线或者用栏杆挡住婴儿的视线,这就无法满足他们的与生俱来的求知兴趣和欲望。
172.教育应该是生命的助力而不是成长的阻碍,为此,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首先需要理解儿童心智发展过程中的诸多规律,而不是分享个人化的育儿经验和心得。
17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章法。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过程督促,否则就会松懈。但对于小学高年级以后的孩子来说,就需要父母逐渐放弃控制,从对行为过程的督促转向对行为结果的管理。
170.爱孩子并不是为了给他们一个目的地,而是为他们人生的旅途提供给养。
169.心理学上有一个“羊群效应”:在一群羊中,一旦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什么也不想。不要让孩子成为那只随波逐流的羊,而要成为有头脑有立场、追寻事物真相的人。
168.孩子有自己喜欢的明星,或者某领域的专家,这是青春期偶像崇拜的普遍反应。父母不应一味限制这种崇拜行为,而应该思考:孩子如此渴求和那个理想化的对象的动力是什么?这与作为父母的我们又有什么关联?
167.家是有温度的!父母温暖的情感能促进亲子之间的合作、感恩、责任与支持,这种容纳互信的家庭氛围,就是人生幸福的重要部分。
166.细微之处见精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应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给孩子良好的角色引导,传递积极正向的价值观,而不是一味地靠言语教诲去塑造孩子的行为。
165.孩子喜欢有原则的父母,因为原则为孩子的行为建立起边界和框架,产生被护佑的安全感。那些唯唯诺诺、讨好迎合的父母,不仅会让孩子产生狂妄自大的幻觉,同时也让他们在面对外部现实时感到无力、沮丧和恐慌。
164.情感认同不等于赞同,它是指将自己置于对方的立场,去感受对方的感受,接纳对方的情感,并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孩子,你有权这样看待自己以及这个世界!
163.敏感于他人的评价与看法是青春期个体的普遍心理。当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不一致时,个体就会产生焦虑,他们或者改变自己去迎合他人的要求,或者坚守自己的立场而保持对立或叛逆。
162.从本质上说,代际传递不是基因遗传,而是家庭系统的心理复制,无论孩子和父母相似还是正好相反,都与父母的作为密切相关。帮助父母认识这一心理发生过程,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
161.本真的父母才会发现孩子的本真。
160.我们不是在孩子身上培养出一个“迷你版”的自己,而是在陪伴一个独立的生命,按照他们本来的样子,教养他们成为自己。
159. 代代相传的不是智力而是负性情感,它具备无可比拟的渗透力,并且奴役孩子的心智,削弱他们的能力。
158.不要没完没了絮絮叨叨……给孩子一个安静并可以独处的空间,因为心智的发展需要独自体验自身,感受事物的存在,而不是始终生活在来自他人的期许中。
157.不要以奖赏为诱饵来赢得孩子的合作,而要对孩子的合作给出奖赏。因为前者不仅无助于让孩子理解付出的意义,而且剥夺了孩子合作之后的惊喜与满足。
156.爱的要义,不是塑造我们所爱只认的命运,而是帮助他们自己塑造自己的命运;不是为了向他们展示成功的道路,而是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道路。
155.让孩子通过帮忙做家务或打理自己的起居,发展自己的兴趣,获得生活技能,可能远比督促他们的学习更有成长意义。
~《原生派》(2022年4月28日开启第一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