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过早开发儿童的左脑,会抑制或衰减右脑的功能。但是,对右脑的开发则不会影响左脑发展。道理在于,左脑的大多数功能如计算、逻辑推演、文字语言等,原本就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的,是意识和认知发展的结果。因此,7岁前的学习活动应以实体教育和游戏教育为主导。
现代社会,人们使用左脑远远超过右脑,因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信息渠道是由语言文字和逻辑推演构建的,所以一般人都非常重视语言能力和计算能力训练。父母对孩子智力培养的通常做法,也是尽早教会他们说话、写字、计算等,而孩子入学后在学校所得到的训练,也是有利于对左脑发展的。可以说,现有的教育和教养措施实际上都旨在促进左脑功能的发展,而对大脑另一半的关注甚少。
这就造成一个错觉,似乎那些语言表达能力很好、逻辑思维很好、数学功课很好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而不用关注他们的另外一些能力。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实际上,那些在科学和文化领域有重大建树的人,大都属于左、右脑协调发展的人。例如像爱因斯坦、达芬奇都是左右脑均衡发达的全才。左脑的灵活使用,是以右脑的充分发展为基础的。右脑发达的人,经过严格的左脑训练,可以走得更远。
3~7岁是儿童右脑的高速发展时期。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个阶段的孩子应以“实体教育”和“游戏教育”方式为主导进行学习,而不是以坐着板凳规规矩矩地上课。
千万不要在孩子7岁以前过度训练他的文字能力和计算能力。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说话,但是不一定要鼓励他认字;我们可以让孩子自然地计数,譬如手指运算,而不必刻意让他们接受演算训练;我们可以带孩子到花园里看花,以实体方式和图形方式完成对花的直观记忆,而不必要教他们写“花”这个字。这是现代儿童智力教育的科学理念。
比如说谈到苹果,如果孩子对苹果的理解没有“苹果”这个字作为中间物,就可以直接演绎到苹果的本体、图形上,这样形成的记忆则是具有个体化的鲜活记忆。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苹果”这个字的记忆,他就倾向于直接使用这个中间物,而不去感受苹果的实体图像了。因为,儿童在学习的时候,需要动用大脑细胞来完成。只是对“苹果”这个字做出反应,几个或者十几个大脑细胞就已经够用了,但要对实体苹果做出反应,包括动用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则可能需要成百上千的大脑细胞协同才能完成。这就是实体教育和游戏教育的好处。所以,在孩子学龄前在这段时间,可以充分发展言语功能,但是尽量不要发展文字能力。
在学龄前儿童的现有教育方式中,“看图说话”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手段。严格地说,这不属于实体教育,也不属于文字教育,是两种方式的折中,具有实物具象的成分,是勉强可以保留的教育方式。不过父母们要清楚,看图说话并不能替代真正的实体教育,孩子不会因为看“大公鸡”的图片而形成对大公鸡的实际记忆。现在的一些城市孩子,小时候看过许多蔬菜、水果的图片,但当你把他们带到田野乡间,面对蔬菜、水果这些实物,他们几乎一个也认不出来。这就是一个例证。
与实体教育紧密结合、并行发展的是游戏教育。1~3期间岁的婴幼儿,通常适合利用发音、音节和简单词汇进行游戏互动,这种语言游戏不仅促进了语言的发展,而且对3岁以后的游戏发展奠定了基础。3~4岁左右,儿童游戏教育的主要方式则转变为社会性假扮游戏,包括采集、搬运、煮饭、打针、倾倒物品等活动。这种游戏通常没有设定特定主题或情节,儿童扮演的角色也是即兴变化的,孩子一会儿扮演妈妈,一会扮演爸爸,或者扮演奶奶。社会性假扮游戏促进了孩子对情景、脚本和故事创作的直观理解,并带来相关思维的发展。
对学龄前阶段来说,独立的或者与他人共同完成的各种假扮游戏,对儿童心智发展至关重要。其中,玩具是孩子所必须的。玩玩具活动,尤其是玩法不固定的开放式玩具,例如,堆叠积木、装载火车,搭建房子,敲击乐器等,能够帮助孩子形成概念,理解意义,产生相关想法,为随后4~6岁期间的认知、语言、阅读、沟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有利于孩子今后能够快速适应“学前班”教育。
孩子什么时候适合系统接触文字呢?答案是:6~7岁以后。此时他们的左脑开始发育,而数字演算可以比文字更晚一些,在8岁左右开始。一般认为,7~11岁是左、右脑的协同发展期,这时的右脑越来越饱满,左脑也开始欣欣向荣,孩子便可以认识大量的文字并将其归类。一个例证就是,7岁以后的孩子遵守规则变得容易了,但让7岁以前的孩子做到这点却很难。因为在左脑功能没有充分形成的阶段,用理性科学的原则来规范孩子的行为是困难的。一般来说,到了11~15岁时,左脑功能全面启动,右脑的发展宣告基本完成。
左脑与右脑不同,它们各自遵循不同的教育原则。一般来说,左脑发展需要系统的、分类的、逻辑的、线性的、完整的教育方式,而右脑则需要情景的、离散的、片断的、边缘化的、非中心的、非系统的教育方式去刺激。左脑需要的是学习和训练,右脑需要的是刺激、体验和感受。
(南岛/向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