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岛,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平台 028-86082166

官方微信 关于南岛
028-86082166

在后商业时代,寻觅贴近生命本真的生活

刘艳 2024-08-29
    浏览:245
分享到:

时间过得很快,2020年初疫情突然来袭带来的全球性震动,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已经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人们感叹“不可思议的疫情及疫情防控”已渐渐远去,然而我们却惊讶地发现,自己不知不觉被某种不可知的力量裹挟着来到了“后疫情时代”。与疫情之前相比,今天的生活已不可同日而语,抑或已经翻天地覆!


疫情前后,世界大不相同,满屏的社会新闻共同描绘着当下社会氛围的紧张与人心的迷茫。人们的理想生活被冲击,生存空间被压缩,心灵颤抖并彷徨着。


惊慌失措的人们,都会直观地归因,“因为疫情……所以日子不好过……” “因为疫情,体验到创伤,精神世界受挫……” “因为疫情,世界格局大变,未知的恐惧不断蔓延……”。但如果你细细思量,也许未必……。内卷的激流涌动之下,人们的生活也在悄然发生百变,大家开始学习“断舍离”,体会向内求;开始从思想上和行为上都拒绝过度消费,去思考消费的背后;人们开始去关注心理障碍课题,思考抑郁并试图改变抑郁,也慢慢开始觉察我们所处时代的内涵——进而希冀从后疫情时代的精神困境中寻得新的思考与出路——比如,受疫情的冲击,理想和现实或者割裂,或者形成冲突,怎么办?过去的消费主义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我们一边拥抱自由,一边却不可避免地陷入抑郁和焦虑,这是怎么了?


后疫情时代的困境在于,疫情前经济形势尚可,还有空间做做梦,有空间去追寻自己的求学梦想、职业理想、个人自由等。但是后疫情时代,大家做梦的空间被普遍性地压缩了: “原本有一个理想的计划,因为必须要维持生存而搁浅” ;“为了生存而不得不……” ;“只能暂留于此,看着不喜欢的一切苟且,诗和远方遥遥无期 ”……类似的抱怨声和无奈的叹息,标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不可能”,也反映出自我心理调适的困难。


心理学中,心理调适是指个体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挑战或变化时,采取一系列的心理策略和行为来恢复或维持心理平衡的过程。心理调适能力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境,减少心理困扰,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体来说,如何跟随时代的变化去适应环境的新要求,是一个主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也是现实适应性选择。


这容易让人联想到前不久某金融投资公司女员工自杀事件,虽从嘈杂的网络无法获得事主自杀的真相,但是结合事主一系列生活事实,她作为一名中产精英,在跳楼前心理发生崩溃,没能守住心灵最后一根自保防线一定是真实的。这里既有现实的困难,也有自我心理调适失败。如果能从理想与现实调和的角度再往前一步,也许可以改变悲剧?如果能够不被虚假的繁荣带节奏,放弃不切实际的想象,也许不会做出过于乐观的购房选择!


因此,如何更好地面对后疫情时代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第二点在于,我们需要从想象的世界走出来一点点。我们说,“理想”是对生命和生活的优质想象力,而想象世界的陷阱在于,它可能会消解人面对现实的判断能力。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过度的理想主义想象,恰恰是不健康“自恋”倾向的临床表现——为满足自身的全能感,误以为现实世界和自己的理想世界会保持一致,误以为自己就可以欣然自得地生活在想象的激情中,长久维持自恋不受损。但,现实往往不是这样的。


如何从想象中退出一点、退多少,便涉及到尺度的问题。从人类文明的角度,对“理想”的守护,是文明进步的动力,当然不能因要苟且于现实而直接抛弃,但是却可以在艰难的经济周期下,适度地调剂它在生活中占比。借用一下日本“断舍离”的概念,我们可以寻求一种活法,经过清晰的自我诊断+他人的澄清,剔除理想中不准确或虚幻想象的部分,保留住核心部分,再用腾挪出来的空间去努力拥抱现实——那个最初无比鄙视和不愿面对的现实,深入其中修炼,慢慢探索出一个真相——原来,现实世界才是最佳修炼道场。


说现今是后疫情时代实则已不准确,从更本质的层面,当今人类社会可以说已步入后商业时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科技进步已经抵达宏观宇宙的边界而转向微观并引向研究人类自身,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机器系统控制着芸芸众生,人类的生活模式从父辈们的简单生活过渡到快速重复、流光溢彩的商业生活,享乐至上和消费至上已成为社会的主流。


商业是很现代的一个词,最初它是华丽的、时髦的、前沿的,它可以让人穿上全球化的服饰,可以让人体验世界品牌豪车,住上时髦的洋房和别墅,也创造世界限量版引起购买争夺……随后,商业逐步渗透进人的精神世界——买卖、交易、精算的思维得以内化,情感也慢慢被裹挟进去,成为一种算法。


最初,我们在商业时代狂欢、享乐、盛赞文明的进步,以弥补过去的短缺——丰盛的食物、商品住宅、私家车、股票市场……每一次消费都能掀起多巴胺的飙升,炮制一种新的生活,调动面向未来生活的美好希望。所有的欣欣向荣,都向人们昭示着一种自由。


繁荣的商业时代给人予自由,人们切身感受到这种自由,且拼尽全力确保这种自由不被丢失。购买跨国食物,是一种自由;住上新一代商品房,是一种自由;买一辆宝马车,是一种自由;购买奢侈品包袋,是一种自由;热爱健身,是一种自由;无限制的跨国旅游,是一种自由;在股市中游走,是一种自由……这些自由的背后都依靠不停歇地努力工作,得以维持,并形成一个闭环。所以,大家都毫不怀疑,拼命努力工作也是一种自由。


在这种商业时代的沉浸式生活体验中,怀疑论者占比有多少不得而知。但是,如今能够明显感知到,随着疫情的冲击和后商业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的闭环开始卡壳,从宏观到微观,从集体到个体,所有的变化都让人措手不及。于是,许多人开始对商业时代持有怀疑,但仍旧僵持其中不能自拔。


不知不觉,我们已然身处后商业时代,跃进了后现代、后科学、后文明时代的大门。


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对我们当下的时代,表达了更具哲学性的思考。他将这个时代命名为“倦怠社会”——不同于过去多少有所“规训”的社会,当下的社会高度追求效率和功绩,打破国界、生存绝对化、高效率的、没有停歇的、缺乏否定性的、绝对积极的生活成为大家的目标。在这样的生活中,人们崇尚一种新自由主义——信仰工作、高度积极、没有停顿、彼此孤立、忽视异化,这种自由致使人们不再深入思考,保持这种生活方式直至死亡。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人们过度活跃,但又抑郁症高发,人们既不能死去,也毫无生气”。


韩炳哲指出,“然而,生命远比生物机能和健康要复杂、丰富,简化的生命失去了活力。” “我们需要沉思的生活。” 顺着他的观点,可以觉察到,当代社会的人缺乏一种对神圣生命的敬畏和对神性召唤的渴求。而易于观察和理解的是,倦怠社会的悲哀在于:人们只在生存,而不是生活,我们心中所拥有的自由不过是一场被预先程序化了的假戏码。


所以,在当下的时代,我们如何更好地生活?什么是真正的自由?是需要我们保持一点怀疑,去思考?还是不假思索地向前走?也许这样的困惑,正好给予我们一次机会,一次靠近“沉思”的机会,去探寻沉思的感觉,感受沉思的力量,并从沉思中获益——最终选择的可能是一种贴近生命本真的生活。


(刘艳,西南大学应用心理学本科;西南大学心理咨询师技能培训初、中级班结业;南岛精神分析周四小组第24期成员)

Leave a message

关注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咨询预约:028-86082166